连续放镀锌机组所用的原板主要由冷轧机组直接供料。
冷轧之前的热轧板为等轴晶粒,晶格的排列比较规整。在冷轧过程中,由于晶体中 原,子产生刃型位错的运动,因此晶格可沿着一定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(即轧制方向) 进行双滑移或多系滑移,从而表现出了钢板在轧制力作用下的塑性形变。这样经冷轧之 后,便发生了晶粒延长、扭曲或破碎,位错增加,则形变抗力增大,可塑性变坏,再继续进行加工就困难了。这种现象, 常常称作加工硬化。这种产品是不适宜加工成型的,为了恢复它的可塑性,必须经过再结晶退火。
薄板的再结晶退火一般并不发生金属间的相变。再结晶退火时,随着温度升高,原子活动能力增强,本来不稳定的状态,可以通过原子 间的相对移动而进行重新排列。由于这种在原来的晶体中形成新的晶核并长大成为平衡 态晶粒,因此便消除了内应力,使钢板的塑性得到了恢复。
形变后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。一般认为,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受下列因素的影响:
1 冷轧时的形变程度
薄板在冷轧过程中形变程度愈大,则内应力愈高,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,因此再结晶温度愈低。
2 镀锌钢格栅板的化学成分
金属在再结晶形核时将形成新的表面,在形核时原子还需要有扩散过程。因此凡增 加扩散激活能及增加金属表面能的合金元素都将使再结晶温度增高。
已发现,在多数情况下,合金的再结晶温度高于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。当加入少量 合金元素时,这种效应较为显著;当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时,产生的影响很复杂,再结晶 温度可能升高,也可能降低。
3 退火加热速度
对于已冷轧硬化的钢板来说,在退火时其加热速度愈快,即在不同温度下停留的时 间较短,则再结晶温度就愈高;反之,再结晶的温度就愈低。
4 原始组织
由于金属在晶粒间界上容易形成再结晶核心,因此原始形变时钢板的晶粒愈大,其再结晶温度就愈高。
由此可见,同一钢种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就能获得不同的再结晶温度。包契瓦尔总结了大量实验提出,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该金属熔点的绝对温度存在关系。实践证明,钢板不同的再结晶温度与它的加工成型性存在密切的关系。因此对于某 一产品应该结合使用情况而确定出最佳的再结晶温度。
按照钢板再结晶退火之后,其力学性质得到剧烈变化这一特点,便可测定出钢板从最低再结晶温度开始的一系列再结晶温度。
目前,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在盐浴炉中,采用等温退火的办法来测定钢板的再结晶温度。实验之前,首先把待测钢板剪成小试样,然后按照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温度进行等温退火。之后,测得试样的硬度值,便可绘制出等温退火的动力学曲线,在不同的温度下等温退火到一定时间,硬度值便开始下降,这说明钢板已发生了再结晶过程。到一定的时间之后硬度值不再下降,这时再结晶过程已经 完毕。但是此过程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实现,往往把完成这一过程的最低温度,称作 最低再结晶温度。
由上述方法测得的再结晶温度,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工艺条件及产品使用情况选择确定。根据经验,镀锌钢格栅板最佳的再结晶温度,一般要高于实测温度。
根据实际测定值和经验,最后便可确定出各个钢种在连续退火炉中退火肘再结晶温度。